某区深化社区党建模式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经验总结
为统筹区域党建资源,构建新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xx市xx区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运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完善服务群众组织体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现代化高品质强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统筹资源,共驻共建。xx区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原则组建社区“大党委”,把辖区内的每个党组织都吸收为社区“大党委”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对辖区内的居委会、党组织关系无归属的“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
对有上级党组织、关系不在本街道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党组织,在不改变其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双重管理。通过“大党委”推进社区党建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变,实现社区内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度融合。
二、因地制宜,灵活组建。“大党委”主要采取扩面建、升级建、参照建三种方式组建。对现社区党组织为党委的,采取扩面建的方式,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成员担任兼职委员组建社区党委;
对现社区党组织为党总支但直管党员人数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达到组建党委要求的,升级组建社区党委;
对社区党组织直管党员人数较少、驻区单位党组织少的,在原社区党组织规格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兼职委员”制度,参照“大党委”模式运行。社区“大党委”建立后,原社区党组织下设的党支部继续保留,纳入社区居委会党总支(党支部)、社区服务中心党总支(党支部)或社区“两新”组织党支部直接管理,同时下设居民小区、楼院、单元等若干“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或功能型党支部。
三、严格程序,建强班子。社区“大党委”班子配备职数设为7~13人,采取“专职+兼职”的模式。党委书记、专职副书记、专职委员不得突破社区干部核定职数,由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担任,主持社区党委日常工作;
兼职副书记和兼职委员主要由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驻社区党员民警、在职党员担任,原则上辖区内的党组织均应有1名以上同志进入社区“大党委”班子,使社区“大党委”在成员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具有统筹各方的能力。班子成员采取“推荐+选举”的方式,按照推选社区党代表、推荐党委班子成员、组织选举三个步骤进行。
四、明确职责,激励担当。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使社区党建与社区服务始终同频共振。xx区组织社区“大党委”每年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签订承诺,并采取适当形式在社区公示,引导督促驻区单位党组织自觉履行共建职责。社区“大党委”重点执行好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区域化党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社区品牌特色四个方面职责,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养老、社区文化等中心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和谐型、平安型、文化型、服务型等各类特色社区,大力提高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如人民商城社区党委就是联合驻区的医院、工商、企业等单位的党员组建了正能量志愿服务队,开展多项特色便民服务,受到居民欢迎。
五、完善机制,规范运行。xx区完善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机制,社区“大党委”班子成员联系辖区单位、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辖区居民的联系机制以及社区党建测评、驻区单位评比、委员任期考核的考评机制。通过理顺工作机制和完善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建立社区民情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驻区单位和社区群众需求,推行优质服务,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