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镇中心小学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制定了教科室工作计划,在校长室领导下,笃实勤勉,扎实开展教研工作,基本完成学期计划,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稳步提升教学教研水平。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帮助教师解释和应对教育问题、指导教育实践、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以及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我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归根结底是由于理论水平不够,因此,本学期教科室将以贯彻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教改教研工作。具体措施:一是印发了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二是在学校微信群及时推送新的教科研理念的相关链接。
二、加强指导监督,规范常规教研。
当前,由于教师的理论底子薄,加上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从事教改教研的积极性不高,使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晚到早走,聊天侃大瞎,不利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为此,教科室加强了对教研组、专业组常规教研活动的监督指导,改变以往活动懒散、无主题、无结果的现象,力求活动取得实效。具体措施:一是严格考勤;二是督察每次活动的主题、过程和结果;三是教研组长的待遇采取浮动式,根据教研活动考核发放教研组长津贴。
进一步规范公开课、示范课教学,采取一课多人上、同一专业集中上的方式,同时加强评课环节。每一次公开课、示范课由主讲教师在组内进行说课,同组教师进行评论,围绕提高课堂实效探讨改进教学设计。
定期检查,着重放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和小课题研究上,从中汲取教育教学的瞬间灵感和创新思想,推进教改工作上台阶。
三、巩固教研成果,探索新的领域。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是教师科研能力的显性体现。为了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并及时将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加以积累提炼,教科室组织青年教师撰写了
科研论文,其中包括“深度学习”的主题论文。大部分青年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并通过理论与实例的结合,阐述自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以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策略举措。此外,根据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论文赛事,组织老师们积极撰写、参评。
继续编印校刊《海潮》第 51 期,科学规划板块,精心选择内容,尽力使校刊有可看之处,看了使教师有所收获。将本学期中教师中好的论文、反思和课案等收录其中,激发教师的成功体验。以“一师一优”为依托,研究精品课建设,组织建设精品课程。联合电教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教师的论文、课题、反思、叙事、课件等收集整理,以电子稿形式分类存储,便于教师的共享学习和使用。
四、继续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建构网络化管理模式。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将活动课题化展开,这样的活动才会更具生命力。从学校的主课题、教师个人的申报,以及已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都引领教师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严格遵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并力求每项课题研究注重过程、研而有效。
1 1 .做好 “ 十三五 ” 课题论证工作 上学期,学校申报课题《利用影视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小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被市立项,本学期,学校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着眼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在学习了相关文献资料后,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修改了论证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与此同时,组织教研组、教师个人积极各类专项课题,老师们积极性极高,教科室成员对相关课题的申报提供一定的指导服务,共有九项微型课题进行了申报,并有三项课题被立为县立项课题。课题申报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文献学习与理性研究,同时需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分子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 2 .持续做好各类立项课题的网络化管理 对于已立项的课题,以及部分老师申报的学校课题,教科室及时督促课题负责人,每月做好课题的网络化管理工作,按时上传学习资料、每月研讨活动,学期末做好课题学期汇报等。通过网络化管理,推动课题的规范化实施,务实研究工作。
五、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 1 .阅读交流,浓郁科研氛围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爱阅读的人。阅读,也应该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素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思潮的涌进,以及差异分明的学生,
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之需要。因而,正常有序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在静默阅读中与教育大师对话,在交流对话中彼此取经,在经典推荐中共享教育智慧。本学期,继续要求教师做阅读“四个一” 要求,各教研组在读书节期间进行了读书交流。丰富的阅读,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浓郁了学校的科研氛围。
2 2 .主题沙龙,促进交流碰撞 每周半日研修主题沙龙活动,早已成为学校科研的惯例。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热点话题,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开展了“在教学中如何展开深度学习”、 “我的课堂:指向儿童需求”等主题沙龙活动。要求每位青年老师都参与,提前认真思考,并形成沙龙交流稿。沙龙活动采用现场沙龙和网上沙龙相结合的形式,做到点上关照,面上推开,由组长负责全程活动,讲求实效。通过这些主题沙龙活动,使学期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加以突显,通过沙龙讨论的形式促进对这些重点话题的深入解读,并能使之有效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
3 3 . 参加各类培训竞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是学校的基石,有着怎么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学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比赛捷报频传。目前学校有市骨干教师 2 人次,县学科带头人 2 人次,县骨干教师 21 人次,县优秀教师若干。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